432Hz赫茲數位工作室

系統移轉整合、硬體檢測維修、監控系統銷售安裝、軟體硬體檢測

CPU頻率與線程介紹

再組裝電腦時第一件事就是選擇CPU(中央處理器),然後再依序選擇周邊的搭配。但在選購CPU時會思考cpu頻率與線程關係,那這兩者又是甚麼關係呢。此篇說明cpu頻率與線程關係差異。

CPU頻率與線程介紹 :

  • 主頻(GHz):
    在CPU的參數裡的 3.0GHz、3.7GHz等就是CPU的主頻,可直接理解為運算速度。簡單理解CPU主頻相當於我們胳膊的肌肉(力量),主頻越高,力量越大。
  • 核心(Core):
    比如,2核、4核、6核、8核、16核等等,就是CPU的核心數量。簡單理解CPU的核心數量相當於我們人類的胳膊,2核就是兩條胳膊,4核就是4條胳膊,6核就是6條胳膊。
  • 執行緒(thread):
    光有胳膊(核心)和肌肉(頻率)是幹不了活的,還必須要有手(執行緒)才行。

一般來說,有單核單執行緒、2核2執行緒、2核4執行緒、4核8執行緒、6核12執行緒….甚至更高等等,單核單執行緒就相當於一條胳膊長一隻手。後來由於技術提高,造出了單核雙執行緒,這相當於一條胳膊長兩隻手。
比如,6核12執行緒,相當於6條胳膊,每條胳膊2只手,共計12雙手,這樣幹活的效率就大大的提高了。以下簡單CPU的圖示介紹。

CPU頻率與線程關係 :

  • 在CPU頻率、線程數相同下比較 :

核心數不同很明顯就越多核心數越多效能越好。

  • 在CPU頻率、核心數相同下比較

線程數不同很明顯就越多線程數越多處理速度越好。

  • 在CPU核心數、線程數相同下比較 :

CPU頻率不同下,都是預算的原因,故才會考慮到頻率上。舉例i5與i3相同的核心數、線程數,頻率不同;價格就會有差異。這種情況下通常在就是頻率越高越好囉,這點無可比較。

  • 在CPU核心數相同下比較 :

唯獨核心數相同,意味這就是CPU頻率、線程不同,舉例3GHz頻率的6核6線程 & 2.9GHz頻率的6核12線程兩種比較下(i5-9500 & i5-10400)。

這種差異,通常都是CPU換代的問題,就會思考是否更換新的電腦。但以這種情況差異比較來說,又可以分為 :

  • 低頻率、同核心同線程 = 建議更換
  • 低頻率、同核心、多線程 = 建議更換
  • 高頻率、同核心同線程 = 最優
  • 高頻率、同核心、多線程 = 無須更換

由此證明,頻率高還是最佳選擇。

再補充,現在INTEL、AMD技術有了虛擬化技術(Virtualization Technolegy簡稱VT)、超線程技術(Hyper-Threading簡稱HT)。這兩者可以彌補核心、線程的不足。所以由此可證。頻率越高越好,但相對的;也會頻率越高也會產生高熱量,散熱就非常重要。

虛擬化技術 :
允許一個平臺同時運行多個作業系統,而應用程式都可以在互相獨立的空間內運行而互不影響,從而顯著提高工作效率。在Windows 7中安裝XP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當需要使用XP時直接調用,不需要重啟切換系統,這點對於程式師來說是非常有用的。執行效率會大大提升,目前Intel/AMD絕大部分CPU都支援虛擬化技術。

超線程技術 :
使核心數與執行緒數形成1:2的關係,如四核Core i7支持八執行緒(或叫作八個邏輯核心),大幅提升了其多工。但這種模擬得到的多執行緒並不能達到真正的多核心性能,一般認為模擬為雙執行緒 SMT2 對性能的提高約為30%到40%左右;對於計算密集的程式,有時超執行緒甚至會拖累性能。

總結 :
隨著CPU的性能越來越強大,也帶來了更高的功耗,為減少CPU閒置使得能量浪費,Intel和AMD均不約而同地為CPU添加節能技術。Intel方面,採用節能技術叫“Enhance Intel SpeesStep Technology”,簡稱EIST。而AMD的節能技術則是“Cool&Quiet”。簡單來說,它們均是在CPU閒置時自動降低CPU的主頻,從而降低CPU功耗與發熱量,達到節能目的。
無論是Intel還是AMD的節能技術,均需要在BIOS開啟才有效,找到類似EIST(Intel CPU)或(AMD CPU)的選項進行行開啟即可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簡單使用cmd命令查看CPU核心數 : 打開CMD輸入wmic,然後在出現的新視窗中輸入以下命令。
獲取CPU核心數:cpu get NumberOfCores
獲取CPU執行緒數:cpu get NumberOfLogicalProcessors

Facebook 留言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