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舊版Redhat 5.4在其它電腦上遇到這個問題。但這個問題有很多種,如下 :



以上這幾種問題,都指向硬碟傳輸的問題。可能是DMA、IRQ、DRQ..等。
所以要解決都可以嘗試以下方式 :
一、DRQ問題
hdx: no DRQ after issuing WRITE。
初判可能為主機板在BIOS設定因素,因為在設定SATA的時候可設為IDE、SATA MODE;兩種模式。所以需要在BIOS中將硬碟工作模式SATA Configuare設定為Compatible,有Enhanced則設定此。 (註:Compatib式,Enhanced為加強模式)。
主機板上的SATA硬碟只能工作compatible相容模式下,透過在RHEL AS 4.3系統下使用hdparm指令發現,使用compatible相容模式,硬碟的讀取效能 非常低,就有可能導致延遲產生錯誤。
查看硬碟分割狀態
# fdisk -l
轉速測試
# hdparm -tT /dev/hdx (x代表硬碟符號)
查看硬碟資訊
# hdparm -i /dev/hdx (x代表硬碟符號)

將硬碟設定正確模式後,故障現象消失。這個故障是由於硬碟工作在相容模式下,讀盤性能太差導致。

二、DMA問題
那個hdx裝置一直出現irq錯誤和ATAPI reset錯誤,可能的因素是hda光碟機,它的DMA打開了,但系統不支援就有這樣的錯誤發生可能。
就是將DMA關閉。
檢查系統中的DMA選項是否已被啓動
# hdparm -i /dev/hdx
開啓DMA模式
# hdparm -d1 /dev/hdx
關閉DMA
# hdparm -d0 /dev/hdx

又或者可以更改 :
在grub.conf 或 lilo.conf其一中加入:idex=nodma,其中x代表硬碟序號,其取值範圍0-3,分別代表系統中的四個IDE硬碟設備。

三、IRQ問題
問題同上。
文章留言區